• 考生
  • |
  • 教职工
  • |
  • 在校生
  • |
  • 校友
首页 > 人文新闻 > 正文
学校举办“如何理解并落实福祉精神”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28 供稿单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撰稿:孟庆欣 浏览次数:

为深化我校教师对福祉理念的理解与践行,推动学校“突出福祉特色,加快转型发展”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深化福祉理念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4月25日上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张兴海校长围绕“如何理解并落实福祉精神”开展专题讲座。校院两级督导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共28人参加讲座。

张兴海校长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出发,向我们揭示了福祉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当跨过了“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最终进入“自由个性阶段”,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从事社会主要劳动是为了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追求自由和解放时,我们就进入了福祉社会。福祉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形态,是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保障,更是精神追求的至高状态。过去的10余年,我校深耕福祉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科研成果及政策研究数据,这不仅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更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高度契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亟须以特色为引擎推动发展,以文化铸魂、以特质立校。基于此,我校将以研究成果为根基,突出福祉特色,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之中。

张兴海校长从专业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发展、学生管理等方面为我们指明今后的工作方向。一是推动传统学科深度融合福祉特色,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带动37个专业秉持福祉理念,传播福祉文化。优化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构建覆盖多领域、层次分明的福祉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二是鼓励教师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围绕福祉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前沿方向,深入开展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推进课程建设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设1门通识性福祉课程,筑牢学生福祉认知基础;各专业要打造1-2门福祉专项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福祉教育深度融合。三是定期组织福祉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福祉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参与福祉领域的社会实践与项目研究,积累实践经验,深化对福祉思想的理解与应用。支持青年教师成立福祉教学研究会与文化研究会,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教师间经验分享与共同成长,打造一支具备深厚福祉思想、精湛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福祉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是在学生群体中组建福祉类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福祉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福祉育人格局。参加讲座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学习让他们对福祉理念的内核、内涵及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在探索福祉理念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上获得全新启发。

张兴海校长要求各学院要系统梳理当前福祉研究成果,精心整合形成体系化资源,及时上传至学校福祉研究智能体,进一步充实知识库,为福祉研究与实践提供丰富的特色资源支撑。同时,各单位要持续深化研究,以创新思维推动专业深度融合福祉特色,助力学校福祉特色发展迈向新高度。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宋彦军主任在总结中强调,各学院要以教材为载体厚植福祉根基,以课堂为阵地播撒福祉火种,以浸润式教育推动福祉理念入脑、入心,为学生镌刻人文福祉精神印记,构建起薪火相传的价值传承链条,让福祉理念在教育沃土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初审:吴 卓

复审:李敬伟

终审:解克兢

[校园融媒矩阵]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  吉ICP备11002363号-6 

Copyright © 2018 长春人文学院版权所有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