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
  • |
  • 教职工
  • |
  • 在校生
  • |
  • 校友
首页 > 人文新闻 > 正文
我校召开《福祉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04-30 供稿单位:学生处 撰稿:姜剑 浏览次数:

为深化学生工作队伍对福祉理念的认识,明确其在学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工作实践。4月29日下午,在东校区行政楼 501 会议室,张兴海校长为学生工作队伍作了一场主题为《福祉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会。

报告伊始,张兴海校长着重阐述了福祉特色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他从人的需求、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三个维度阐释了福祉的概念。福祉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后对更高层次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关注精神文化需求的状态,更是保障人民权益、提供美好生活的制度安排。他明确了福祉与福利的区别,着重强调了福祉具有人民性,是对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同时,还讲述了福祉的来源以及中国特色福祉的理论根源。其理论根源涵盖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和解放理论、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些理论为学校打造福祉特色大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学校以福祉为特色,能够形成差异化优势,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他指出,高校学生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阵地,育人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助力学生从生物性向社会性转变、从文化缺失状态向文化充盈状态转变,使其成为能够妥善处理社会关系、具备文化素养、拥有哲学与艺术思维的高级个体。学校应将福祉意识全方位融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福祉意识和精神,从而赋予学生独特的竞争力。他希望学工队伍要构建奋斗文化,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共同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学工队伍,形成工作品牌,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结束后,辅导员们积极提问,围绕如何将福祉理论融入实践活动、从福祉视角开展科研项目、结合福祉理念打造学校特色学生养成计划等问题展开交流。张兴海校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为辅导员们提供了开创性且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使大家收获颇丰。此次报告,让学生工作队伍深入学习了福祉概念,深刻认识到学校建设福祉特色大学、培养福祉人才的重要意义,加深了对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为今后结合福祉理念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初审:吴 卓

复审:李敬伟

终审:解克兢

[校园融媒矩阵]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  吉ICP备11002363号-6 

Copyright © 2018 长春人文学院版权所有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