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社会福祉学院与长春天空之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行“教科研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双方围绕“全人关怀”福祉教育理念,就心理福祉领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及科研协作达成深度合作,标志着学院在推动“高校-企业-社区”协同育人模式上迈出新步伐。签约仪式由心理福祉系主任李力红主持,社会福祉学院院长崔月琴、党总支副书记薛礼峰、社会福祉系主任李淼、养老福祉系主任李群以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聚焦需求:以“心理福祉”为纽带,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心理福祉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成为高校与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此次合作正是学院响应“深化福祉理念、推动产教融合”目标的具体实践。
据李力红主任介绍,此次签约旨在通过校企资源整合,探索“人工智能+心理学”的创新发展模式,重点解决本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社会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心理福祉服务人才。企业负责人潘星董事长介绍了天空之城的企业架构和业务范围,强调其在心理健康数据整合、智能服务模式研发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双方的合作将实现“高校理论支撑”与“企业实践场景”的优势互补。
多维协同:从实践教学到科研创新,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长春人文学院社会福祉学院—长春天空之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教科研实践基地”,合作内容覆盖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社会服务三大维度:一是实践教学。天空之城将为学院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社会调查及实习岗位,通过“导师制”模式,由企业一线心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二是教科研协作。双方联合建设“心理健康数据库”“服务模式案例库”“服务建设交流库”及“老年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库”,为学院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提供实证支撑;同时,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共同开展“AI心理咨询服务模式”“地方配套政策”“全人健康促进策略”等课题研究,推动心理福祉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应用;三是资源共享。学院将向企业开放部分专业课程资源,协助企业在职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双方还将互派讲师开展授课、讲座及研讨活动,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未来展望:以合作之笔,绘就心理福祉事业新图景
签约仪式上,潘星董事长表示,此次合作不仅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心理福祉人才,更能通过校企联合研发,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智能化升级。期待与学院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心理福祉服务样板,助力社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设。社会福祉学院院长崔月琴强调,此次签约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突破。未来三年,将以基地为依托,进一步优化心理福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实践-科研”一体化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懂理论、会服务、能创新”的复合型福祉人才,为区域心理福祉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初审:吴 卓
复审:李敬伟
终审:解克兢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 吉ICP备11002363号-6
Copyright © 2018 长春人文学院版权所有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