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弘扬福祉教育特色,以沉浸式文化氛围展现青春风采,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5月21日,学生处与校团委在西区图书馆门前广场举办“青春福祉·艺心同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文化艺术节。党委书记柳轶、纪委书记兼党委副书记李曼、党委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学工、团委干部骨干共同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包含“心理嘉年华”和“文化艺术节”两大主题板块。在心理嘉年华板块中,党委学生工作部正式推出了“萤火虫心理福祉工作室”,并介绍了由工作室打造的“1341 行动”。其中包括创建13个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组建1个萤火虫朋辈使者队伍,原创研发1个AI心理智能体“萤火心理倾听师”,修订1本《长春人文学院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以及举办1系列心理嘉年华活动。
党委书记柳轶为萤火虫心理福祉工作室和13个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揭牌。党委副书记李曼为各学院心理辅导员颁发聘书。新聘任的心理辅导员对13个学院心理辅导站的理念进行宣讲。在心理嘉年华体验环节中采用“德智体美劳+心理”六维融合模式,设立以德育心区、以智慧心区、以体健心区、以美润心区、以劳健心区,设计了“君子六艺之射箭”“Stroop挑战”“心跳实验室”“幸福掌印”“制皂美好”等14个心理体验游戏。
文化艺术节版块围绕“科创引领、文化浸润、服务育人”主线,设置7个主题互动展区与主舞台演艺区,通过“展、学、创、享”多维联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7大展区从科技创新的前沿探索,到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从志愿服务的暖心实践,到文创作品的创意展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13个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互动体验活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区域邀请到葫芦镂空雕刻传统工艺、朝鲜族葫芦烙画、满族点翠技艺、草编技艺、马头琴、古琴、剪纸、茶道等南关文旅非遗项目传承人亲临现场,师生在触摸、聆听、实践和学习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让千年非遗不再是书本里的符号,而是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鲜活文化基因。
活动现场吸引了3000余名师生动手尝试,现场挑战,他们穿梭于不同的体验区和展示区,热情高涨,氛围火爆。师生们兴奋地表示:“感觉今天图书馆门口的活动很有意义,师生都很开心,不知不觉地玩了一两个小时,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多多举办。”
主舞台的表演精彩纷呈,融合了各学院和学生社团的舞蹈、器乐演奏、朗诵、东北秧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风貌。吉林省联青志愿者协会、长春市马头琴协会、慧心古琴书院、长春市青年汉服协会等单位也将魔术、非遗乐器演奏、汉服文化展演带进校园,吸引众多学生驻足观看。
本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文化艺术节,创新性地将5·25心理健康节与“激情五月”校园文化节相融合,通过趣味性的心理体验,以及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学生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福祉成长环境,助力学生在青春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初审(一校):吴 卓
复审(二校):李敬伟
终审(三校):解克兢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 吉ICP备11002363号-6
Copyright © 2018 长春人文学院版权所有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