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
  • |
  • 教职工
  • |
  • 在校生
  • |
  • 校友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19 供稿单位:创新创业学院 撰稿:创新创业学院 浏览次数: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和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工作部署,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和吉林省《关于举办“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吉林省赛的通知》文件要求,我校于2025年5月至6月举办“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院、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助力吉林青年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打造世界大学生创新教育交流合作国际大平台,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着力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职教赛道、产业赛道和萌芽赛道。(各赛道参赛要求详见

附件)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另行通知)

(三)同期活动。(另行通知)

五、组织机构

(一)本届大赛由省教育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外事办、团省委联合主办,北华大学和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中国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冠名支持。

(二)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由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省教育厅分管负责同志和承办高校校长担任副主任,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

(三)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

(四)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赛事组织、参赛项目评审等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

(五)长春人文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负责本本校比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各二级学院负责院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校赛项目推荐等工作。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在校生以在读学籍报名(以通知下发之日为准),毕业生以最高学历报名。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参赛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七、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5年5—6月)。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5月9日,我校报名截止时间于5月30日前(院赛截至时间)。6月9日后报名项目视为无效。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进行报名(网址:www.pilcchina.org),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只有通过官网报名的选手才具备参加院赛、校赛和省赛的资格)

(二)院赛组织(5月30日前)。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院赛,择优推荐校赛参赛作品。学院需登录“长春人文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平台”(http://5fu7xi3f.mh.chaoxing.com)点击导航栏中“院赛推荐”进行信息填报。学校对推荐作品进行核实后,在平台进行公示。

(三)校赛组织(6月25日前)。已在大赛官网报名且获得学院推荐的参赛作品进入“长春人文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平台”,点击导航栏的“个人中心”。签署竞赛承诺书,并按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与作品信息。本次校赛分为初赛(网络评审)和决赛(现场路演),

(四)省赛组织(7月25日前)。省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另设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及若干单项奖。省赛分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网络评审(7月上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省级复赛的项目进行网络评审(依据参赛团队的PPT演示文稿、项目计划书或展示视频等佐证材料),产生铜奖及以上获奖项目。第二环节:现场评审(7月中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路演和现场答辩等情况,评审产生金奖、银奖等各类获奖项目。

(五)全国赛推荐(7-8月)。大赛组委会以排位赛等形式从省赛金奖项目中遴选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赛的项目(8月15日前)。高教主赛道每所学校入选项目不超过5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每所学校入选项目不超过3个,职教赛道每所学校入选项目不超过3个,产业赛道每所学校入选项目不超过5个,萌芽赛道每所学校入选项目不超过2个。入选推荐参加全国赛的项目不可修改团队成员。大赛组委会将举办金奖项目训练营,对入围全国赛的金奖项目给予指导,并举办省级冠军争夺赛,省赛冠军项目(1项)可直接晋级国赛现场赛(占用本院校晋级指标)。

八、名额分配指标

1.本届大赛报名项目数所占比例。

2.各学院筹备与组织院赛情况。

3.关于本次大赛相关活动参与程度。

九、工作要求

(一)宣传发动。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营造创新氛围,调动师生参赛积极性,确保参赛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

(二)提供支持。各校要做好项目挖掘培育、校赛组织、省赛项目推荐等工作,为师生参赛和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三)扩大共享。各校要结合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和落地转化。

十、联系方式

创新创业学院:0431-84537112


附件:

1.“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吉林省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2.“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吉林省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方案

3.“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吉林省赛职教赛道方案

4.“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吉林省赛产业赛道方案

5.“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吉林省赛萌芽赛道方案


 附件1-5.doc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5月19日   


 

[校园融媒矩阵]

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488号 邮编:130117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03号  吉ICP备11002363号-6 

Copyright © 2018 长春人文学院版权所有

本站支持IPV6访问